各位善知识:
在四祖寺禅堂打禅七已经十年了,这十年来我基本上是每年都参加,前几年还能和大家同起同倒,一支香不落地坐下来,这两年毕竟人老了,不能每支香都和大家一起同参同学。禅堂里老班首比较少,加上居士的禅堂也需要人照顾,相反出家众的禅堂就显得照顾的人不够。有老班首能帮助照顾一下,有利于禅功的进步,有利于功夫的纯熟,有利于明心见性,有利于僧才的成长。
十年来禅堂的建筑面貌没有改变,但禅堂住众的面孔几乎年年在更新,新面孔的人占多数,这不利于禅堂的稳定,不利于久参久学,不利于功夫纯熟,更不利于出人才。古人参学,不论是学习经教还是学习参禅,总要跟随一个老师学个十年八年。反观今天的人,这种稳定性比过去不知要差多少倍了。我从一九九二年开始在柏林寺主持禅七,到今年已经整整二十年,跟老和尚在一起生活了二十年、修行了二十年的人不多,真正能够稳定下来的都很有出息,大部分人沉淀不下来。到四祖寺来也有十年了,十年来也有功夫用得好的人,也有好几位一直陪伴着老和尚,一直都在这里发心为常住服务,领众修行,应该说都很出色,都很优秀。所谓“久住有缘,久参有禅”,尽管是一句口头禅,也是经验之谈。任何一件事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铁棒磨成针,必须功夫深。修行这条路是一条长远的路,是一条曲折的路,是一条需要有耐心坚持走下去的路。
尽管这条路上有无尽的风光,但是,住在寺院里,每天就只有这几件事,要能够耐得住寂寞,要能够在平平凡凡的生活中放下自己的身心,放下自己的尘劳妄想。现代的人爱热闹的多,爱寂寞的少,修行是一条寂寞的路,是一条孤独的路,是一条越寂寞越风光的路。我提倡修生活禅,并不是说天天到十字街头去修行。因为在家菩萨天天都在十字街头,天天都在尘劳中,他们的生活被花花世界包围了,又想在花花世界中找到一片净土,就只能在尘劳中安住当下,在尘劳中把颗心静下来、定下来、安下来,禅就在安定中、寂寞中显现了它的魅力,显现了它是清珠,投于浊水,就能发挥澄清浊水的作用。生活禅叫我们在生活中时刻不忘回光返照,不忘觉悟,不忘奉献,不忘智慧与慈悲。我们在生活中有智慧有慈悲,就能觉悟自己,奉献他人,禅的精神就能体现出来。
出家众虽然住在深山古寺,同样也有生活,同样也在生活中度过每天二十四小时。既然有生活,生活中同样要时时提起觉照,那就是觉悟人生;时刻都要和谐大众、服务大众,那就是奉献人生。在家众要修生活禅,出家众更要修生活禅,因为大家都离不开生活,大家都在生活中。有了禅,过的生活就是觉悟的生活;没有禅,过的生活就是迷失的生活。禅的精神境界就在当下,怎么把它开发出来?怎么去发现它?我们在禅堂里用功夫,觉照力强一点,妄想少一点,那就是禅的风光在显现,那就是禅的境界在出现。
这二十多年来,我年年都在强调,要体会禅,要接近禅,必须要常常念诵、常常运用修生活禅的六字真言:“专注、清明、绵密”,这是我们禅修入门必不可少的敲门砖,要靠这六个字打开禅的大门。专注、清明、绵密,六个字三个境界,专注是一个境界,清明是一个境界,绵密是一个境界,这三个境界看起来有次第,实际上它也是浑然一体的。用功夫不专注,肯定不会有成就,看话头、念佛、持咒都要专注,都要心心念念都放在这件事上。四祖大师提出要“守一不移”,能守一,万事毕,在事业、学问、参禅中,“守一”是一个根本的方法。“守一”是印度禅修的根本方法,也是中国道家修炼的根本方法。非常奇怪的是,中印两大文明中,同时代的释迦牟尼佛与老子几乎同时提出了“守一”的方法,可见圣人所见略同。人类记载文明的符号尽管各不相同,但文明的内涵即是一致的,精神是一致的,如果精神不是一致,那就没法沟通,不管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古人还是今人,在精神上都是可以沟通的。我们今天打坐参禅的方法是古人发现的,我们今天还在走古人走过的路,人类无数次在重复这条路,也无数次地开发着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和神通妙用。这件事很奇怪,也很平常,因为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可成佛。既然众生的佛性是平等的,众生与佛就可以沟通,今天的凡夫和古代的圣贤就可以沟通。
专注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在用功夫中,要达到专注很不容易,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专注相当于止,光专注还不行,接下来还要有“清明”。专注不能是稀里糊涂、昏昏沉沉的,而是要保持清明的状态,“清明”就像暗室中有一盏灯,光明闪烁,把所专注的对象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丝毫没有昏沉,也没有妄想杂念。用专注对治妄想杂念,用清明对治昏沉,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止观并用、定慧等持。“绵密”是什么?有时候专注会中断,有时候清明会中断,要使这两者都不中断,就要保持一种绵绵密密、持续稳定的功夫和状态,这就是绵密。绵密相当于六度中的“精进”,持之以恒,精而不杂,进而不退。
这“六字真言”是我们初用功的人必须坚持使用的根本方法,而且通俗易懂,容易操作。今天的人要学习用功夫,要告诉今天的人怎样去用功夫,就必须用今天的语言来诠释古代的那些深奥难懂的名词术语。能够专注,能够清明,而且保持连续不断,绵绵密密,功夫能达到这个程度,也要个三年五载,不是一个七、三个七、十个七能够做得到的。今天做到了,明天又放逸了;这支香做到了,下支香又放逸了;在禅堂里做到了,出了这个门又放逸了,闲谈杂话,专注没有了,清明没有了,绵密更没有了。“绵密”的不是定慧,不是止观,而是妄想在不断地翻腾。
我们要想修行,要想用功夫,要想不空过这几个七,要想不空过此生,就要好好地用这些方法,把握自己的每一个心念,觉照自己的每一个心念,使这种觉照的力量,绵绵密密、持续不断,稳定地向深度和广度推进。三个七、五个七下来,哪怕有三五支香是安安静静的,那也是一个重大的收获,如果每支香都能做到专注、清明、绵密,那就是莫大的收获,这个禅七就没有白打,老和尚抱病进堂同各位进行交流就有了回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