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善知识:
前两个晚上我是坐在房间里和大家交流,自己感觉不太适应,自己不在大众中,讲话没有底气。所以尽管有些咳嗽,我还是要来禅堂和大众在一起,这样交流才更有意义。
我们修行就是在修善法,修善道,积善德。佛教的宗旨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世人评价佛教的功能是教人积德行善。修善法,修正道,积善德,是佛陀教导我们要做的头等大事,也是每个佛弟子要终生信受奉行的头等大事。前面讲“净三业”的时候,我一再强调,修行就是一个净化三业的过程,通过修十善法,使身口意三业逐步清净,三业清净了,佛道也就慢慢地成就了。造善业是身口意,造恶业同样也是身口意,“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恶业就是在贪嗔痴在指使下,由身、口(语)、意造作的使生命堕落、流浪生死的负面后果。身口意行贪嗔痴所积累的就是恶业,身口意修戒定慧所积累的就是善业。
善业从性质、前后因果相待、发心大小不同可分为现善、后善和究竟善三大类。通俗地讲,现善就是眼前的利益,后善就是长远利益,究竟善就是根本利益。从教义来分析,现善就是当生、当世、当下就能招感种善因得善果的善报。从生命的流转过程来讲,后善指来生、后世招感的善果善报,所谓今世修行来世得果。今世种因来世得果,就像冬天的小麦一样,今年播种明年收获。当生当世善因就能得到善果的就是现善;种善因能影响生命未来发展方向和生存状态的,那就是后善。究竟善,或是当下一念了生脱死,开悟成佛;或是多生多世的善业积累,发大菩提心,最后了脱生死成就佛道;都是我们修行的根本利益之所在,称为究竟善。
我们在发心修行时要明三善,既要重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更要重视究竟成佛的根本利益,成就生命的解脱,圆满人生的究竟善。善法虽有三种分别,而善事只有一种,属于哪种善法,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发心。做一件善事,仅仅是为了人天小果,为了给自己求福求慧,现前得的就是现善。如果发心还是限于个人利益,所感受的果报也是来世不失人身,或是能上升天国,来世所得的就是后善。如果每做一件善事,每行一个善法,都是从出离心和菩提心出发,都在为成佛的这条道路扫清障碍,所作善事就是究竟善。
所以善事不在大小,也不在多少,最重要的是发心,发心要正,发心要圆满,发心要广大。每每看到有居士要在寺院做一堂普佛,放一台焰口,打一堂水陆,都要求独家来做,不希望他人来参与,以为他人参与进来,就会把普佛的功德、焰口的功德、水陆的功德抢走了。这种看法以世俗的眼光来讲,似乎有点道理,但是用佛法来分析就不对了。佛的功德,佛的功能,佛的加持力,就像虚空一样,就像太阳一样,就像大海一样,广阔无边,一个人在这个空间感觉到很舒服,很宽松,很清新,三个人、十个人、一百个人在这个空间里,同样会感到宽松自在,绝不会因为人多了虚空就变小。因为虚空没有分别心,没有人我心,一个人如此,两个人、三个人、一百人,虚空还是如此,涵容万象,没有分别心,没有差别心,平等平等,如是如是。太阳亦如此,大海还是如此。
我们做善事要发大心,要将个人的一己之善,与所有的人共同分享,所谓回向法界一切众生,齐成佛道。心发大了,功德就大;心发大了,自己所有的难题,都会在大众的加持护念下得到解决,事业得到成就。所以分享很重要。回向就是分享。一切善法都要与大众分享,与一切众生分享。佛教做一切事情,都要回向:“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这种回向心就是发菩提心。我们每天做早课都要念“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最后都要把我们所做的一切善事,回向给法界的一切众生,不要为一己的利益,而是为所有的众生齐成佛道。善心善业在起心动念的时候,要与法界一切众生共享,要回向一切众生。善业的果报大小取决于发心,恶业也同样如此。我们的生命处在迷失的状态,在贪嗔痴三毒烦恼的指使下,行杀盗淫妄等恶业,个别嗔恨心重的众生,他的恶念并不是针对某个人,有时会针对天下所有人。如果恶业仅仅针对一件事、一个人、一条生命,这个恶业的果报就会小一点;如果做一件坏事,起心动念之际,针对的是天下人,那个恶业报应就大了。我们发善心要广大,如果失去觉照起了恶念,那就要把恶念的范围缩小到最小的范围,让恶业的影响和果报减小到最低程度。我们做善事要想到天下苍生,如果是起了恶念,可不要针对天下人,那个罪过可就不得了。
我们尽管都在修行,都在净化三业,有时候一念愚迷失去觉照,动了恶念,就要将其息灭在萌芽状态,不要让其滋生发展。在用功夫的时候往往说要在“一念未生以前”用功夫,一念未生以前就要把一切妄想杂念扫除干净,不要等到一念已生之后才去扫除妄想杂念,那就已经有了后果。因为只要起心动念,不在善业上就在恶业上,有了恶念就有恶果。经云:“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因为我们的生命处在迷失的状态下,起心动念没有好事情,总在围绕贪嗔痴、十恶业兜圈子。我们要特别注意起心动念的这一刻,为什么要念佛?为什么要参禅?为什么要持咒?就要让我们每一个心念都在佛菩萨的加持下,念佛念法念僧,我们的心念就会清净,就不会造恶业,就会修善业。正念消失,邪念就冒出来,如果觉照不到,就随着恶念跑了,随着妄想跑了。如果一支香都不能觉照,这一支香就都在打妄想,这一支香就在造恶业。修行一定要在举心动念之间下功夫,随时提起正念,随时照顾话头,随时保持心地的轻安明净,不忘正念,常有觉照,常在善法中,修行就容易进步。
为什么要打七呢?五七三十五天,集中在禅堂百事不操心,一心不乱,放下万缘,提起正念,让正念保持连续性,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只有打七这种强化训练,才能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一定要想到光阴迅速,人生苦短,才说起七,转眼之间就过了四天。我们要随时提起所用的功夫,让我们的生命和当下的正念、所用的功夫牢牢地捆绑在一起,不要稍有放松,不要让功夫走失,天天想到现善、后善、究竟善,天天想到发大菩提心,把一切功德回向给十方法界一切众生,让我们念念都在修究竟善,念念都与究竟善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提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的生命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我们的生命,能够如此发心,修行就容易进步。如果发不起心来,上座就打瞌睡,下座就打妄想,回到房间就闲谈杂话,交头接耳,走到斋堂就说这个好吃,那个难吃,总在妄想中,这与道怎样相应得了啊?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我们切不可等闲过日,一定要念生死苦,发菩提心,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