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善知识:
今年南北的温度都偏低,这是时令季节上不正常的现象。因为我们人类太不知道爱护大自然,为了满足我们人类几十年的奢侈生活,对大自然进行了肆意的掠夺、无情的开发,把大自然储存了几千万年的资源和财富消耗殆尽,把资源掠夺殆尽,使得大自然的气候在变异,经常有不测风云,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窘迫,越来越恶劣。
在目前这种生存环境面前,我们作为修行的人,一方面我们要检点自己,过节俭的生活,过简单的生活,过低碳的生活,不要过度地追求物资上的满足。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地提高精神境界,丰富内心的精神财富,使我们能够超越这个世间,能够过一种“一轮明月、两袖清风”的生活,在水边林下种一块菜地,捡几个松枝,种几窠芋头,就可以生存,就可以过日子,过一种“一池荷叶衣无尽、数亩松花食有余”【注:网上查是“数树松花”】的淡泊生活。我们只有精神生活富有了,才能在物质生活上慢慢地淡泊下来。因为我们精神空虚,才会不停地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不过我们要明白“欲壑难填”的道理,我们这颗心,这块方寸之地,既有无边妙用,反过来也能造无穷的恶业。文化很重要,精神很重要,宗教很重要。宗教在这个时候就要发挥其重要作用,劝醒大家不要追着物质不放手,把追求物质生活享受的脚步放慢一点,把追求精神生活富有的脚步放快一点。精神生活富有了,物质生活的欲望就会慢慢淡化一些。
我们每年在四祖寺举行冬季禅七,举办禅文化夏令营,举办短期出家禅修班,举办节假日的禅修班,其目的就是要唤醒大家,不要过度地迷恋物质生活,在物质生活适当满足的前提下,给自己精神空虚的那一面慢慢地补上一课,让自己的精神慢慢变得充实。我们无限地追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追求顶极的奢侈,这都是一种罪恶,这是在造业,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制造困难。物质资源毕竟有限,而人类的生命却无限,在不断地繁衍,有一个生命就要消耗一分财富。如果我们没有远见,只看到目前的几十年,那就很危险。我们人类远古时期还没有文明,经过一百万年左右的进化,直到几十万年前才开始有了文明和文化,而中国有历史文字记载的文明史只有五千年。现在不要说一千年,一百年,一旦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了,人类将会一筹莫展。资源越是枯竭,气候变化得就越快越坏,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我们学习佛法的人要有慈悲心,要有布施心。有慈悲心,就要把有限的物资留给那些物资缺乏的人;有布施心,就要把我们能节省的物资节省下来,去救济那些缺衣少食的人。我们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由此讲到我们应该如何地来参禅?如何来做功夫?实际上参禅开悟不为别的事,就是要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就是要激发我们的慈悲心,就是要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我们为什么要开悟?就是要觉悟人生。我们为什么要行布施、行慈悲、做公益事业呢?就是要奉献人生。这就要先从打禅七用功夫开始,不断地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淡化物质生活的追求。
今天是第一个七的第一天,我们注意要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我们为什么要打七?为什么要开悟?为什么要用功夫?我们的出发点是什么?出发点就是发心,关于怎样发心的问题,历代祖师讲了很多,经典上讲了很多,我想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谈一点个人的认识。我们要想用功夫,真正来勤修戒定慧,淡化贪嗔痴,就要发三种心,
第一,要发出离心。
出离心就是要出离贪嗔痴的烦恼,出离人我是非的生死心。人我是非的总根子是贪嗔痴,一切烦恼的总根子是贪嗔痴,我们不能出离三界,流浪生死的总根子也是贪嗔痴。出离心者,就是要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这样我们的出离心才能发起来。我们整天在贪嗔痴里打转子、兜圈子,天天被烦恼捆得紧紧的,想逃也逃不脱,况且很多人并不想逃脱烦恼,都在自寻烦恼。起贪心是烦恼,起嗔心是烦恼,起痴心是烦恼,叫他把这些烦恼放下,可就是放不下。怎么劝也放不下,脾气照样发,人照样骂,是非照样说,叫他觉悟人生,好像是说给别人听的,觉悟不了,也不想觉悟;叫他奉献人生,那更是难上加难,一毛不拨。如果拨“一毛”能利天下,他也要把这“一毛”用显微镜无限地放大,认为自己做了许多的功德,做了许多的善事,可是却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得不到别人的同情,认为善事不好做,好不容易发起的一点善心又退失掉了。实际上,做善事要无相,要不著相,著相就是有漏之善,不著相才是无漏之善。
我们发出离心就是要出离烦恼,从眼前的事情开始做起,从人我是非中跳出来做起,从每天面对的这个菜包子开始做起。这是很现实的生活与修行,这就是出离心。出离心就是出离烦恼,烦恼出离了就能出离三界。三界三界,就是贪嗔痴三毒烦恼把我们关在三界之中,不得出离。要发起出离心,就要想到国土的危脆,人生的痛苦,烦恼的炽盛,我们的人生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我这个八十岁老人,走了几步路就咳嗽不止,坐下来咳嗽不止,想说话也咳嗽不止,必须一边吃药,才能一边讲话,你们说这苦不苦?好苦好苦,比黄莲还要苦十倍!不仅老苦,接下来还有死苦,因为怖生死苦才会有出离心。
第二,要发菩提心。
出离心仅仅是自度而已,只有发起菩提心来,才能够在自度的基础上去救度众生。出离心以解脱道为基础,菩提心以菩萨道为基础。我们修行度生,必须解脱道与菩提道并行,这样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才会圆满,这是我们中国佛教两千多年以来在修行上长期保持的一个优良传统。解脱道与菩萨道并修,就是觉悟人生与奉献人生并重。菩提心的核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菩提心的具体内容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光嘴里说发菩提心,却没有实际的行动,那就仅仅是发一个空愿,就是自己在忽悠自己,对于修行来讲,对于积累福慧资粮来讲毫无意义。
发出离心,发菩提心,就是在修积福慧二种资粮。在因地上修福修慧,在果位上就是悲智双运,成佛时就是福慧二严身,福也庄严,慧也庄严,才可以成就佛果。这两种心没有前后次第,有则同时俱有,无则同时俱无。怖生死苦是出离心的核心,念众生苦是菩提心的核心。念生死苦偏重于自我圆满和解脱,念众生苦偏重于利他和度生方面。我们在念自己生死痛苦和烦恼炽盛的同时,也想到大地一切众生同样如此,都是烦恼炽盛,流浪生死不得出离。这两种心是修行的根本。
第三,要发长远心。
前面讲的出离心和菩提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圆满成就的,必须假以时日,长期坚持,百劫千生,不退不转,因此我们一定要发长远心。
为什么要发长远心?不但自己的烦恼多多,一切众生的烦恼也多多,所以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这就需要我们发长远心。无边的众生,无尽的烦恼,不是一天能度化得了的,也不是一天能熄灭得了的,都要生生世世不离菩提心。在菩提心的鼓舞下,在菩提心的加持下,在菩提心的培育下,使我们的生命有光辉,使我们的人生有价值,使我们学习佛法有目标、有任务、有力量。因为众生无边誓愿度,因此从菩提心的期限来讲,那是久远以后的事。但是就在我们当生当世,同样要每时每刻坚持这种发心,不要一暴十寒,不要忽冷忽热,不要忽松忽紧,不要想起来打一坐,想不起来睡大觉,不要敲了板不想起来,没有人来喊就睡懒觉。这些都是生死的表现,不是菩提心的表现,不是出离心的表现,那更不是长远心的表现。
修行好难啊!要发精进勇猛之心,要长期坚持发精进勇猛之心,日不足继之以夜,昼夜六时坚持不懈,才会有少分相应。如果忽忽悠悠的,嘻嘻哈哈的,拖拖拉拉的,持这种态度,不但修道无成,做世间一切事都不会成功,都不会成就。我们可以看到,世间那些懒人,世间那些没有出息的人,都是拖拖拉拉、吊儿郎当。
学习佛法一定要精进勇猛,六度当中有精进度,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毫不放松,年年如此,月月如此,日日如此,时时如此,才会有少分相应,否则会一生空过,转眼就是来世。等到像我这个业障鬼这么大年纪了,再想来了生死,已经没有希望了,头童齿豁,老人的头发没有了,牙齿缺掉了,走起路来是头去脚不来,老人哈着腰直不起来,头到了脚还没有到,连活这条命都费劲,哪里还有精神来修行。所以修行要趁少年,要趁青年,要趁健康的时节,不要到老病加交的时候,再想来了生死,晚矣晚矣!
我们在打禅七的时候,在参禅的时候,在用功的时候,记住要先发三心:出离心、菩提心和长远心。今天跟大家作此分享,让我们共同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