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诞生的日子,出世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从两千五百多年以前的这一天开始,我们人类在这一段时间出现了一位大彻大悟的觉者,这位觉者就是佛陀。他的出世给予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呢?他就叫我们觉悟,觉知观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觉悟自己,所谓的自觉;由智慧与慈悲帮助他人觉悟,所谓觉他;自觉觉他的功德圆满,就是所谓觉行圆满;三觉圆满就成了大彻大悟、大自大在、大智大慧、大慈大悲的佛陀。不管佛陀用多少大来形容他都是表面的,他的涅槃境界、他的崇高的人格、他的无穷的智慧、广大的悲心用多少大来形容都不能语况于万一,我们要知道佛陀有多大的智慧佛陀有多大的慈悲往往会用虚空来比喻,虚空是无边无际广大无垠,那就是佛陀的智慧,那就是佛陀的悲心,那就是佛陀的大自在。我们有幸能够走入佛教亲近佛法学习佛法第一件事不要忘记——就是念念自知、时时自觉,也就是我所说的要觉悟人生。这个觉悟人生不是放在嘴上念、不是放在纸上写、不是放在墙上挂,是要落实在生活中。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我们的每一念,生活就是我们每一念的时间与空间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每一个人在每一天每一个时刻每一分钟每一秒钟,这个我们多少次讲的时间,实际上这个时间也包括空间在内,离开空间专门讲时间,时间就成了一个孤立的东西。只有把时间与空间融入到我们的心念的每一个片段,我们才知道生活是什么?修行是什么?孤立地看时间不对,孤立地看空间不对,六祖大师说得好,“佛法在世间”,世间这两个字就包括时间和空间在内,这个世间不是我们所说的大街上,这个世间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就是这个世俗的社会,这个世间就是我们心念的每一个当下。各位想想看,离开了我们心念的每一个当下在哪里去找世间呢?世间是什么呢?我们佛教中往往有一些片面的理解,这是世间法,这是出世间法。世间法是什么?出世间法又是什么?六祖大师讲得好,“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离开了世间法离开了我们心念的每一个当下再要去找佛法再要去找菩提再要去找出世解脱到哪里去找?我不知道。我们要如实地来理解世间这个概念要如实地来理解出世间这个概念,才能认识到佛陀出世的究竟圆满的意义是什么。
佛陀出生以后有他特殊的生命现象,所以佛陀生下来就能步行,就能指天指地地表白自己的生命意义,就能宣告我们人类生命意义是什么。大家记得佛陀出世以后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不是一句狂妄自大的话这不是一句突出自我的话这不是一句想要出风头的话,佛陀说这一句话不仅仅是表现了他个人的人格尊严,也是代表着我们一切众生喊出了最究竟的声音。为什么这么说呢?佛陀所说的“我”,它是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刻特殊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下喊出的一个觉者的声音,佛陀时代的印度是以婆罗门教为主流的时代,婆罗门教的主流思想不是我们人类的灵知觉性最尊最贵最为无上,而是梵天为上。在佛陀时代印度的婆罗门教是天上天下为梵独尊,佛陀说不对,是以人的觉性为最为尊为独尊,这个声音喊出来就彻底地否定了婆罗门教的梵天主宰一切的思想,突出了人的觉性决定一切的以人为尊以人为本的这种无上的尊严。所以佛陀所说的这句话他是代表了一切众生说的一句话,是代表了一切众生要从为梵天主宰被梵天安排的那样一种精神枷锁下彻底地解放出来,所以说这一句话可以说是震撼山岳震撼大地震撼宇宙的一句话,这一句话是人类自己要主宰自己的一个宣言,把这一句话落实到我们修行的理念上就是要觉悟,觉悟、彻底地觉悟那才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佛陀的父亲是一位国王,也就是说佛陀出生以后就是王太子的待遇,我们不要有别的说明,只要思考王太子的待遇这几个字就可以知道佛陀出生以后在宫中生活的情况。那么佛陀他是否就沉湎于宫廷的生活,太子的生活呢?答案是否定的。从父王安排悉达多太子游观四门的情形来看,说明在宫廷时期的悉达多太子置于深宫心情并不是很舒畅,觉得宫廷生活固然快乐,还是郁闷得很。拿现代年轻人所说的话,整天感觉到生活很郁闷。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由于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总觉得自己当下所处的生活对他个人来讲有某些欠缺,我们以此来认识悉达多太子在未修道未成佛以前处在宫中也一直有类似的想法类似的表现。所以父王就安排了太子游观四门的活动,四门就是当时迦毗罗城墙的四个门,东西南北四门,游观四门的用意父王是希望悉达多太子通过游观四门能够接触社会能够了解社会能够解开太子内心的郁闷,但是效果适得其反,游观四门分别见到的不是悉达多太子所想像的、也不是父王所安排的那种一片繁荣升平的景象,而是在繁荣升平的同时又见到老人病人和死人的悲惨景象,由此更加使得悉达多太子不能安于现状要想办法探索人生的真谛,要想办法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悉达多太子在人生的第一站所遇到的人人都不可避免的生老病死和这四个阶段所给我们带来的痛苦与恐惧,悉达多太子正是为了要探索解除这些痛苦与恐惧的方法所以离家出走。经过六年苦行最后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找到了彻底摆脱生老病死痛苦与恐惧的方法。
在座的有几百人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我坐在这里七十七岁,应该在我们现场不是年龄最大的一个可能还有比我年龄大的,但是这个老人的状态完全表现在这个七十七岁的人身上,想说话中气不足,想把话讲得流利一点讲得速度快一点讲了前句忘了后句,在讲的过程中由于呼吸不顺畅由于自己修养的功夫不够由于气候的影响不时又有咳嗽,我嘴巴上上这一课我的身体也是这一课,这一课是什么呢?——是老苦的一课,老人很苦。不过我想各位也都知道老的现象人人都不可避免,如果我们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它,认识到老对于我们人类的每一个生命来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规律法则,认识到这是一个规律是一个法则了,要真正的认识到,不是从嘴巴上认识,真正认识到这一个法则你就会去正确地面对它勇敢地接受它,你就会有快乐有自在。你不能正确地面对又不敢去接受它那就苦上加苦,对待老是这种心态对待死也一样要保持这个心态。对于死亡来说大家一听到这个事就感觉到毛骨悚然就感觉到非常地恐惧就感觉到自己的末日到了然后就有一连串的想法,房子有几套、存折里还有很多钱、儿女成群、工作待遇不错、社会越来越发展社会发展给我们提供生活的便利越来越多,想来想去不甘心就这样死去,总想多活几年多享受享受。这种心念越强烈随之而来的是什么呢?就是痛苦越大。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生老病死是人的生命的四个阶段,生不由己你无法选择随业迁流,所以来到了这个世间,接下来就是老病死。生不由己,老病死是不是自己能够把握得了,这个事情只有大修行人才勉强能够把握,我之所以说勉强,言外之意就是说不是所有的大修行人都会有意识地去避免老死苦。因为过去所有的大修行人到现在包括佛在内都不在这个世间了,他们也是要从容面对勇敢接受。记得这个话——从容面对、勇敢接受。你不能违背这个自然法则,违背这个自然法则是苦上加苦。
佛经过了六年苦行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觉悟成佛。他觉悟一个什么道理呢?这个话讲起来我们现代的人以为看了很多佛经觉得很简单,但是在佛陀时代、在那个神权至上的时代、在那种一切都是由梵天安排的主流思想的控制的时代,要说出一切法因缘所生的这个真理那要有足够的勇气,因为这个话就彻底地否定了神的安排,一切都是自己安排都是因缘的安排。“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这就是佛陀觉悟的真理,一切事物都是相生相待的,没有一件事物能够独立存在,所谓“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这就是佛陀所觉悟的根本真理,这就叫做因缘法。
佛教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因缘二字在中国文化里在中国人的口头语言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口头禅,大家不感觉到这有什么新鲜滋味。但是你要彻底地明白因缘二字的道理,我告诉你最少你要参十年到二十年,你没有十年二十年的功夫你想明白因缘二字的道理、你想进入到因缘法的这个状态下不太可能。那些大修行人他为什么自在安详呢?是因为他天天住在因缘法的状态下,他一天可以做到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大家只听得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八个字翻来覆去地说,但是你要做到那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佛法的真谛,这是世间法的真谛。因缘是什么呢?大家可以从生活,凡人的生活中去体会,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一直到国家的大事,从中国到外国到世界,从地下到天上,从一个小小的环境到整个的宇宙空间,没有一件事不是在体现“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这个缘起法的规律。各位想想看小到喝一口水大到原子弹爆炸都是在体现这个规律。你们不要看世间的事情纷纭复杂,那简直是千头万绪,但是归结到一点上就是这两句话。各位开始学佛的时候可以不要去学那些非常深奥的经典、看那好几天根本看不懂的书,你就可以好好地在这句话昼也参夜也参行也参坐也参好好地认识认识,也许有一天突然开悟了——噢,原来如此。释迦牟尼佛在雪山六年做什么呢?就是做这件事,做了六年得到什么结果呢?一点结果也没得到,六年的苦行把身体都弄跨了还是没有大彻大悟,唯独悟到一条,苦行不是求道的人应该走的道路。然后从山上走到人间来到一棵大树下以石为床以草为垫坐在那个地方再来探索人生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并且发出了一个庄严的誓言,如果我坐在这块石头上坐在这一堆草上没有觉悟的时刻就不起此座。就这样经过了一连六天的时间到了第七天的凌晨,空气新鲜、雨露充足、晓风和畅、百鸟和鸣,就在这一刻,他内心的宁静就象万古无人的深山中一潭碧水清澈见底,此时他老人家抬头遥望星空,见到夜明星闪闪发光,就在这击石火闪电光之际,(“砰”,和尚重拍讲台)开悟了。大家想想看这该有多浪漫,该有多奇妙,该有多简单,但是真正要达到这个水到渠成的时刻可不是轻而易举可以的,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见到这个真谛这个事实这么简单,但是要明白这个极简单的事情也要通过艰苦的努力,才有可能达到恍然开朗的那一刻。那一刻的描述是什么呢?就是他老人家夜睹明星大彻大悟了,也就是彻底地觉悟了。
还是回到开始讲的那个问题,我们学习佛法要想进入到这个境界就必须是时刻保持清楚明白的生命觉知状态,你做不到这一点你就不要说昏话,做不到这一点你也不要说我要往生极乐、我要做什么做什么,那都是说空话。所以今天在佛陀诞生之日跟大家分享佛陀他老人家走过的觉悟之道,他所体验的觉悟之道,他所说出的觉悟之道——“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
(2009年5月讲于四祖寺双峰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