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钢筋水泥丛林中久居的人,一旦走进四祖寺,会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舒展、畅快、自在、喜悦,如鱼入江海,倦鸟返林。
这里的建筑既宏大又优美,既高贵又质朴,对称而不呆板,厚实而又灵动。大雄宝殿门前的广场开阔而宁静,天光云影在这里尽情驰骋,晨钟暮鼓在这里叩开佛性。连通整个寺院的回廊宽敞而通透,雨雪冰霜不会妨碍从容徐行的脚步,不曾打湿飘然而过的青衫。
从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到四祖殿、法堂及藏经楼,数百根硕大朱红的柱子撑起一幢幢优美的古典建筑,在这里,你能清晰地看到顶梁柱的担当,让人联想到荷担如来家业的法门龙象风范。

院外满目青山,庭内林木葱郁,这是大多山林寺院的基本风貌,四祖寺坐落于大别山余脉双峰山的怀抱,远远看去犹如一个绿色襁褓中安详自在的婴儿。
此外,四祖寺更有无数独到的“本地风光”。
相传四祖道信大师亲手种植的翠柏,勃发于初唐,经历了近1400年的沧桑,屹立在大雄宝殿门前的广场,哪怕身躯虬曲遍体鳞伤,却高举着一片祥云般的树冠,吸引无数人驻足拍照,细细参详。虽然树冠在2019年夏天一场罕见的狂风暴雨中摧折,但其伟岸的树干仍直插蓝天,细细品味,仿佛有一种“直指人心”的禅意。
寒冬腊月、天地萧然之际,是四祖寺蜡梅凌霜傲雪、香透骨髓之时,那铁划银钩的苍劲枝干,那密如繁星的黄色花朵,与红墙灰瓦、斗拱飞檐一起,构成超尘绝俗的清丽图景,让人在树下久久徘徊,不忍离去。
四祖寺佳木繁盛、四季花开,早春,圣洁的白玉兰像无数洁白的蜡烛点亮枝头;金秋,细碎而浓密的桂花把寺院熏染得馥郁芬芳。
还有火红的山茶,幽雅的紫藤,金黄的银杏摇动无数小扇子,把天空扇得湛蓝而辽远......

清净庄严、一尘不染,这是人们心目中理想寺院的形象,毫无疑问,作为禅宗重要祖庭,四祖寺无愧信众的美好寄托,堪称寺院楷模。
清净首先来源于良好的环境卫生,四祖寺的干净整洁,几乎接近于完美。
因为不允许烧高香、化黄裱,这里天朗气清,只有殿堂飘荡出来若有若无的淡淡香气,让人神志安宁。每个殿堂、每一块地方都有发心的菩萨“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即使在曾经游人如织的节假日,或者秋风扫落叶的时节,都很少见到一点纸屑、一个烟头、一片枯叶。
笔者曾无数次听到游客和信众们发自肺腑的感慨和赞叹:四祖寺真是太干净了,太清净了,让人一到这里心就安静下来了!
清净来源于四祖寺拒绝商业化污染。这里从来没有收过门票,不烧高香、不拜财神,为每位游客提供免费三支香,甚至还投巨资专门为游客和信众修建免费大型停车场。

拥有建筑之美、山林之美、清净之美,对于世间来说,已属人间福地,然而,禅风之美才是一个千年禅宗祖庭的命脉所系和灵魂所在。
从2003年继席到2013年谷雨示寂,当代禅门巨匠净慧长老将弘法生涯最后的黄金十年奉献在这里,让这所中国第一座禅宗寺院慧日高悬,重焕异彩。
这里有延续法门命脉的晨钟暮鼓、朝暮课诵、冬参夏学、佛事法会、出坡劳动,更有净慧长老所创“生活禅”修学体系的真实演练:“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信仰、因果、良心、道德”、“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净慧长老这些字字珠玑、琅琅上口的生活禅语,其目的是让每一个有心习禅的现代人,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解除现代人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从而让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感情生活更纯洁,道德生活更圆满,人际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祥和。
这难道不是一种终极之美么?
( 文/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