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至5月12日,本寺礼请河北禅学研究所副所长明尧居士莅临双峰讲堂,为大众讲授《生活禅纲要》课程。《生活禅纲要》是以当代禅门巨匠、生活禅创导者、人间佛教的重要实践者和推动者——净慧长老的生活禅理念体系为指导思想,所提炼而出的帮助大众在日常生活中修学和体证的指南。其间,蒙长老的德行与修持所感召,来自上海佛学院、江西佛学院、江西尼众佛学院和广东云门佛学院的部分学僧,先后来到双峰讲堂,与本寺及芦花庵四众弟子一同聆听了本次课程的相关章节。
明尧老师在课程之初,对净慧长老一生的行持与生活禅思想的功绩进行综述,表达了对长老深深的崇敬与怀念之情。随后,他对生活禅的理论架构和宗旨进行了介绍,指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理念来自于佛教的“悲智双运”;“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源于大乘佛法的“一心二门”;而生活禅的“契理契机”源于“权实不二”的思想。生活禅的修学次第由皈戒、启信、开解、净器,到发心、立行、明心、圆果,源于长老尤为重视的汉传佛教经典《大乘起信论》的修行路径。对于生活禅的用功方法,以禅宗的止观为总持法门。阐明“止观”是止息一切妄缘妄念而制心一处,由是生起慧观,透过烦恼,洞达实相。以息道观、默照禅、话头禅和念佛禅为方法,以破二边见、离心意识为着力点。日常生活中修习止观的原则是放下、专注、清明、绵密,并提出“提起正念,凝神静气,安住当下,心行合一、虚明自照、清明绵密、闲闲自在”的七大用功要领。
净慧长老的生活禅思想以发菩提心,立般若见,修息道观,入生活禅为法门宗纲。以禅宗的圆顿见地与信念为核心,契理契机地将生活与修行、成佛与做人、出世与入世、宗门与教下、自利与利他融摄为一体,承继了中国汉传佛教的“以禅为心,以律为行,以净为归”的历史格局。它秉持着禅宗的圆顿见地,禅、教、律、净的修行方法主伴互摄而增上。在修行上,强调圆成于“当下一念”,强调现前因地上的解脱。所谓的悟道证道,就是要如实地体悟和实证这个“万法唯心、缘起性空”的道理。
明尧老师进一步介绍,从生活的因缘相着眼,长老对“生活”进行了定义:生活,是心推动身口意三业,依因果规律而感现出来的生命的动态过程。这一定义囊括了生活的体、相、用以及内在的运行规律。对于修行人而言,依此定义可以准确地理解修行的本质,当下就可以找到修行的下手处和着力点。其关键点在于,凸显了心是生活之本体,心的造作即是身口意三业,身口意三业是生活的原动力,生活是身口意的动态过程。因果是生活运行的内在规律。生活的千差万别之形态是心在业力的驱使下幻想展现的,生活的品质和境界取决于心的染净迷悟和作为心之造作的身口意三业之善恶差别。
在每天下午的分组讨论中,大家从生活禅理念与自身的修学经历出发,提出疑问畅所欲言。晚间大家进入禅堂,坐禅一支香,对生活禅的用功方法进行实践。禅茶分享会上,大家兴致盎然地对几则著名的禅宗公案,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了颇有见地的参究与探讨。随着《生活禅纲要》课程的学习,每个人的收获在一天天积累,较之最初有了更深入的体悟。芦花庵的圣安法师感言:“听了明尧老师的讲课,给予了我们所有人一次心灵上的强烈震撼,深刻感受到了我们作为老和尚这一脉,作为生活禅体系下的修行人,肩膀上扛着如此沉重的担子。越想着自己,烦恼就越多。如果能站在‘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的角度,那么自己的个人利益得失真的算不了什么。当把心放眼之整个佛教,放眼之整个娑婆世界众生的苦乐之上,并为之不断努力时,生命才会充满了前进的动力,内心才会充满真正的宁静和快乐。”
课程结束时,本寺方丈明基大和尚应大众之请,开示道:“修行是一个长期积累转化的过程,大家要发长远心。课程结束后,回到各自的生活中,运用生活禅的用功方法,一天天地来转化烦恼。或许,会有功夫不得力的时候,这是正常的。常言道,屡战屡败,愈战愈勇。修行也是如此。坚持下去,就会有进步。”明尧老师也殷勤咐嘱大家:“生活禅修行的关键枢纽就在于——当下这一念,要时时处处提起正见,安住正念,观照当下。”课程总结发言时,大家纷纷表示由此次课程的学习,找到了修学用功的关键下手处,令人心开意解。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生活禅思想会如一盏灼然明灯,照亮修学前行的路途。随后大众排班合影,留下此次同修共学的珍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