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祖师语录是中华文化瑰宝
——访河北禅学研究所副所长明尧居士
炎炎夏日,酷热难当,然而,聚集在黄梅四祖寺的近两百位法师和居士们却感到心头清凉,法喜充满。2015年7月5日至15日,一场难逢难遇的盛大法筵在双峰山下开席。应明基大和尚之邀请,河北禅学研究所副所长明尧居士在四祖寺双峰讲堂作“《马祖四家语录》导读”。明尧居士扎实深厚的禅学功底、精彩独到的见地、精准透视修学误区的能力以及务实有效的用功方法,让学员们如醍醐灌顶,心有所契。每次下课时,学员们都笑容满面地报以热烈掌声,不少学员围绕着明尧老师欢喜赞叹,不肯离去。连续11天,每到晚上休息时,仍有许多学员“夜闯”明尧老师的寮房,进一步深入探讨修学问题。
为了让更多因为忙于工作等原因无法前来四祖寺听课的学人同沾法益,四祖寺编辑部摘录了课程部分精彩内容,并对明尧老师进行了专访。
祖师语录事关汉传佛教的未来
学习禅宗祖师语录有什么意义?明尧老师的回答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学习祖师语录,事关汉传佛教的未来,同时也是个人修学落地生根之捷要。”与此同时,作为净慧长老在家弟子中的佼佼者,念念不忘生活禅推广的明尧老师还指出:修习祖师语录“是理解和落实生活禅的关键”,他说,“生活禅的创立本身就是以祖师禅的圆顿信见为灵魂,可以说,祖师禅是生活禅之体,生活禅是祖师禅的相和用。”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发现,在2013年夏季的“禅宗史话”讲座中,明尧老师曾旗帜鲜明地提出:“如果没有用三年五载学习祖师的传灯法本和语录,对生活禅的理解就会失之于肤浅,很难深入。可以说,学好祖师禅,才能扛好生活禅的旗帜。”
“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这是太虚大师提出的为教界学界普遍认同的结论。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汉传佛教这样一个“以禅为核心”的局面呢?为何在儒和道这两大入世和出世的学说已然高度完备的情况下,佛教还能在汉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这是历史的选择,是印度佛教依据契理契机的原则,与中国以儒道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相契合的结果。”在课程刚刚结束的7月15日下午,明尧老师在慈云阁接受编辑部采访时,进一步诠释佛法在中国扎根和壮大的因缘:首先是中国文化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的表现,其次是中国儒家文化重视“心性”、道家文化重视“无为”和“心斋坐忘”,而这些文化品格,与佛法重心性和止观的精神具有可沟通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文化恰恰在这方面为佛法的生存尤其是大乘佛法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再者就是佛法本身具有包容性和超越性,它提出“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理念,使之不仅不会在异国土壤上产生排异反应,反而会在吸收异国文化的同时,涵盖和包容异国文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儒家和道家主要还是一种哲学思想,它们并没有形成一个生生不息的教团体系,而佛教作为宗教,既有十分完整的理论,又有十分清晰的修学体系,还有专门实践和传播佛法的僧伽团体,这些非常有利于佛法的扎根和发展。
明尧老师说,佛教传入中国,经历了一个传译引进、消化吸收、开花结果的过程,最后形成了汉地佛教“以禅为心,以教为言,以律为行,以净为归”这样一个格局。一开始,佛法的引进基本上是一种不加分别的“拿来主义”,当时的中国向印度佛教的众多宗派敞开大门,原始佛教的禅法思想也好,大乘佛教的般若、唯识思想也好,都曾经在中华大地上传播过。经过数百年的文化碰撞,到了隋唐时期,终于出现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八宗并弘的局面,尤其是天台和禅宗,更是独树一帜。
盛唐时期,在八宗并弘的繁荣之背后,中国佛教也面临着深刻的危机。佛教学术化、贵族化、脱离大众的倾向日趋严重,僧团腐败现象也比较普遍。会昌法难便是这种危机的总爆发。一时间,寺院被毁,僧尼被杀,或被迫还俗,经书被烧,顷刻间,除禅宗之外的其他宗派,均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由达摩大师在南北朝梁武帝时期送来“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禅宗这颗顽强的“灵苗”传到唐代,在历代祖师的精心呵护下,在远离权贵的山林间,在农禅并重的沃土里,逐渐茁壮成长为蔚为壮观的参天大树。这当中,历代祖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作出了卓越贡献。从初祖达摩的九年面壁,到二祖慧可的断臂求法,到三祖僧粲的信心不二,到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大师开创的东山法门,禅宗法脉越传越广,而到六祖惠能大师以后,禅宗五家分灯,禅风已然遍及朝野,此后还远播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禅宗的兴盛绝非偶然,它与中国文化中‘重心性、尚简易、重当下、尚自然’的文化品质完全相应。”
从形式上看,中国禅宗思想的主要载体是祖师语录,它的风格迥异于印度佛教繁盛的文字表达。禅宗强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故中国祖师们在接引学人时,惯用三言两语,或喝或棒,或逼拶或沉默,乃至各种“肢体语言”,展示“佛法大义”或“祖师西来意”,旨在打掉学人的分别、妄想、执着,令学人“离心意识”,返本还源,彻见本来面目——也就是明心见性。祖师们观机逗教,因材施教,“不以死法与人”,如此活泼灵动的教学方式,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罕见的。如果抽离了祖师语录,禅宗将传不下去,学人也摸不到门,就没有中国禅宗,汉传佛教也将是一具空壳。
祖师语录是个人修学最好的工具
“明尧老师是我们国内研究和实践禅学少见之人!”这是四祖寺方丈明基大和尚的高度评价,这就意味着,明尧老师讲课的风格与普通学者有某种质的区别,这就是务实性、针对性。作为“生活禅系”的代表之一,明尧老师在整理祖师语录原典的同时,一直走在修行的大道上,因为有修行的经验作支持,所以许多学员听了他的导读,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明尧老师的讲授句句落在心坎里,处处直指修行关键点。
11天里,明尧老师每天上午用两个小时授课,内涵十分丰富,笔者只能挂一漏万地摘录部分精彩观点。明尧老师反复强调:祖师语录对于如何修学讲得十分透彻圆满,是个人修学最直接最方便的工具。他的讲述完全是围绕祖师语录展开的,是一种“述而不作”的方式。他反复告诫大家一定要自己深入原典,不要依赖第二手资料。
在开课第一天,他就指出了禅修者的八大误区:见地不圆,不能直下承当,离开当下向外驰求;重修行形式,轻视心性;在念头和境界上作二边取舍,取一舍一,将自己的心地变成硝烟弥漫的战场;将“途中”与“家舍”、“因解脱”与“果解脱”割裂开来;以有所求、有所得、有所守之心用功,将心待悟,陷入紧张和焦虑当中;面对昏沉、幻觉等障碍忘失正念,跟昏沉、幻觉等境界作斗争,陷入不安;将生灭与不生不灭、能与所对立起来,执能观之心为真如本性,住在离念之空境中;将修行与生活打成两截,陷入顾此失彼之矛盾中。
明尧老师指出,上述修学通病,皆源于见地和信心出了问题。学习祖师语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人避免落入上述误区。学习祖师语录具有四种修证上的意义:1、树立圆顿信解,也就是正见正念。2、找到下手处和用功方法。3、解粘去缚。4、勘验学人修证境界。
“学佛的人一般都读了不少佛教典籍,尤其是对《金刚经》《心经》等跟禅宗密切相关的般若经典非常熟悉,甚至背得滚瓜烂熟,可是我们为什么在修行时与这些经典对不上号,成为两张皮?”明尧老师的发问,让在座的诸多学员都陷入沉思。紧接着,他告诉大家一条出路:“如何将所学的佛教经典,变成当下活泼泼的体验和运用,祖师语录是桥梁!学习祖师语录,能够帮助我们激活所学大乘了义经典,同时能够帮助我们把经典的精神还原到生活中。”
然而,对于一般的学人来说,读懂祖师语录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时过境迁,祖师们一千多年前说过的话,保留了不少唐宋时期的口语,有的在词义上有了不少变化,甚至有的已被弃置不用,其次,祖师们当年接引的学人,往往是通教者或多年用功者,犹如龙已画成,就差祖师点睛,而眼下的学人们还达不到这样的境界。针对这一现实,明尧老师在讲述语录的过程中完全放弃了照本宣科、望文解义的讲述方式,而是提纲契领,“跳出”语录之外,不断引用多个生动活泼的公案,用学员们听得懂的现代语言,点醒现场的听课人。
在讲述马祖道一禅师语录时,明尧老师归纳出马祖禅法有三要:“即心即佛”,“平常心是道”,“道不属修、不属不修”,然后再运用公案一一解析。他对“平常心”三个字作出了精彩演绎:平,平等无分别,无取舍好恶;常,常住不灭,常现在前,遍一切时处,遍一切境界和心境;心,虚灵不昧,寂照不二。平常心三字是对般若智慧的生动表述。显然,“平常心”三个字太平常了,但经过明尧老师出人意料的解释,学员们都感到耳目一新。
在讲述百丈怀海禅师语录时,明尧老师针对学人在“忏悔观”和“解脱观”中的误区和对治方法作了重点讲述。
他首先指出一般学人的忏悔心态:不断加重自己的负罪感,以为罪恶感越强烈,忏悔就越彻底,这样会给一些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与学禅需要轻装上阵的要求背道而驰;或是指望上师或者自己信赖的法师为自己“担罪”,这显然又掉进心外求法的误区,而请别人为自己担罪完全属于“鬼话”,是绝不可能的事。那么正确的忏悔是什么呢,明尧老师照例把大家带到“心法”上:罪由心生,并且罪业的种子只有通过当下一念才能成熟和现行,心生则罪生,心亡则罪灭,因此把握当下一念、断相续心,这是最根本的忏悔。
学佛、参禅的目的是求解脱,明尧老师同样指出初学者在解脱观方面的通病:一般人都把希望寄托在死后出离轮回,把解脱与往生混为一团,如此一来,学人们对死后去向的追求远远超过对现实人生的重视,造成对今生的漠视,逃避现实,这也就是为什么社会上一般人总是认为学佛的人消极、避世的原因。“解脱其实就在当下一念,这一念不被外境和内心的情绪所转,不取舍、不动摇、无所求,就是真正的解脱,离开了当下因地上的解脱,哪有死后果地上的解脱呢?”
讲到黄檗希运禅师语录时,11天的学习已接近半程,为了防止学员们产生疲劳,明尧老师引用了更多生动的故事和公案。他首先介绍了黄檗禅师身边的“宰相级”大弟子裴休:裴休开悟了且文笔好,因而他记录的《黄檗山断际禅师传法心要》以及《黄檗山断际禅师宛陵录》文字十分优美,耐人寻味。
明尧老师将黄檗禅师的禅法思想总结为:1、教法:离者即法;2、理法:即心即佛;3、观法:无心合道。在讲到“无心合道”时,明尧老师又适时指出学人五大禅病及对治方法。1、不要逃境安心,不要逃避烦恼之境,因为“万法唯心,心亦不可得,复何求哉。”2、不要把清净境界当作佛来执着,因为佛和解脱不是某种特殊的清净境界,而是面对一切明暗、净秽、清浊等境界,直透其虚幻性,不分别取舍和执着。3、不可把精进与苦行划等号,要像黄檗禅师所说的那样,“身心不起,是名第一牢强精进”。而一些人提出“只要有头陀行,就有正法在”的观点,并不符合佛陀的教法。4、不要把出三界等同于往生。因为,出三界并不神秘,只要当下于一切法不取不住,就是出三界。所谓“善恶都莫思量,当处便出三界”。5、不要把无求当作是对念诵礼拜等修行方式的否定,因为这同样是一种因理废事的极端执着,无求的本质是圆顿的信解到位之后的彻底承当,而不是无所事事、消极无聊。
“临济儿孙遍天下”,在讲到临济义玄祖师时,明尧老师着力强调了临济禅师作为禅门集大成者的风范:“自性三身佛”之理法,“无位真人”之下手处,“休歇无事、破一切相”之观法,三玄三要、四喝、四料简、四照用、四宾主等教法。临济禅师的禅法思想体系非常完备,既方便初学者树立圆顿的信解,同时也有令已入门者不断上上增进的丰富接诱手段。这正是临济宗能风行天下的原因之一。
在接近三个上午的讲述中,明尧老师反复指出,禅人第一要务是确立“真正见解”,也就是临济禅师所说的:“我且不取你解经论,亦不取你国王大臣,亦不取你辩似悬河,亦不取你聪明智慧,只取你真正见解。”因为,如果不树立圆顿的正见,修行就是盲修瞎炼,要么心外求法,或者沉溺于文字知见,不得活用,或者厌喧求静,落入外道禅定,或者对宗门理法和观法一无所知,误把祖师的门庭施设(教法)执为究竟,落入狂禅或野狐禅。
做一个幸福踏实的学禅人
7月15日上午是最后一堂课,出乎学员们意料的是,明尧老师在经过长达10天的讲授、并且课余被众多学员围绕请益,不仅没有显露出疲态,反而给在座的学员带来更大的惊喜:一份来自明尧老师多年修学的经验之谈、一份极其生动务实的修学总结报告:“四个眼前,三个原则”。
这是一份活泼泼的禅修体验报告——让宗门圆顿的信解当下扎根于心田,让功夫当下一念落地生根,让修行者得力处省无限力、省力处得无限力。明尧老师说,大家要学会提起四个眼前之圆顿信解:
道在眼前——增长信心,去除焦虑心;
佛在眼前——息怯懦心,增长亲切感;
解脱在眼前——息驰求心;
死亡在眼前——息放逸心。
三原则讲的是贯彻大乘止观精神的用功方法和心态:
1、凝神静气——止;
2、心念心闻——念佛禅;
虚明自照——默照禅;
离心意识——话头禅;
——此三者为观。
3、闲闲自在——当下一念性修相应、生佛相应、因果相应,无求无得,自足自在。
明尧老师微笑着说,如果能奉行这“四个眼前”“三个原则”,念佛者一定会心生欢喜,参话头者一定会有滋有味,默照者一定会心花怒放。
是啊,果能如此,修行就会远离焦虑不安,修行者不就是一个最幸福踏实的人么?
一个待圆的梦想
采访过程中,明尧老师还对笔者讲述了自己接触祖师语录的因缘。1993年,明尧老师以武汉某大学政治教师的身份参加了净慧长老在柏林寺创造性举办的“首届生活禅夏令营”,并成为“第一号营员”。禅文化、生活禅以及净慧长老的巨大魅力让他难以抵挡,经过反复深入的思考,年轻的明尧老师作出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辞去人人羡慕和稳定的“好工作”,到净慧长老创办的河北禅学研究所工作。
从此以后,明尧老师成为一个专业禅学研究者和实践者。开始三年,他主要生活在柏林禅寺,与法师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修行。明尧老师回忆说,一开始,他依老和尚之教,阅读了《大智度论》《宗镜录》《清净道论》等佛教典籍。那时因为对祖师禅不了解,所读基本上是囫囵吞枣,所学教理在生活中用不上。直到因为一个重要机缘,接触了祖师语录,才感觉到学禅有滋有味。
2003年,明尧老师移居北京,他的主要参究领域也进入整理祖师“语录时期”,他长时间浸泡在《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指月录》等祖师语录和公案里,心中有大快慰、大快活。此后,他禀承净慧长老的教导,一方面在河北佛学院等地讲授禅宗祖师典籍导读,一方面大量编撰让现代人看得懂的禅宗典籍,如《禅宗大德悟道因缘》《六代祖师传灯法本》《马祖四家语录》《五宗七家语录》《大慧宋宗杲尺牍校注》《圆悟心要校注》等。近些年来,明尧老师经常应邀到多处禅宗祖庭授课,如云居山真如禅寺、大金山寺、曹山宝积寺等,均受到听众的欢迎。
“我从一所重点大学的教师转到禅门,应该不是一个偶然的选择,肯定是我多生累劫种下的因。”明尧老师笑着说,“不过我发现,这辈子我又与禅门结下了深厚的因缘,而且欠寺院的太多了,只能用努力工作来回报。”
明尧老师向笔者透露了今后的打算:想编撰一部《禅宗语汇词典》,“祖师语录如此重要,但学人们往往望而生畏,因为里面有大量现代人难以理解的词汇,如唐宋时期的口语、俚语等,我的工作就是想帮助大家读懂禅宗典籍,尤其是祖师语录。这方面日本有这类的辞书,成果非常丰富,而我们国内基本上还是个空白。”
稍微想象一下,就知道这项工程多么浩大、艰辛,不过明尧老师毫不畏惧:“我准备用上十年的时间来做好这件事!”好在学禅20余年的明尧老师,早已习惯于长年坐冷板凳、泡故纸堆,而且法喜充满!